中甲联赛新政(中甲联赛2021规则)
中甲联赛,作为中国足球的第二级别联赛,近年来一直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2023年,中甲联赛出台了一系列新政,旨在提升联赛水平,吸引更多人才,推动中国足球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围绕中甲联赛新政展开讨论,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具体措施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新政出台的原因
1. 提升联赛水平
近年来,中甲联赛的竞技水平逐年提高,但与中超联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缩小这一差距,中甲联赛新政应运而生。
2. 吸引人才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甲联赛需要通过新政吸引更多优秀球员、教练员和俱乐部管理人员。
3. 促进俱乐部发展
新政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中甲俱乐部在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中甲联赛新政的具体措施
1. 外援政策调整
* 外援名额限制:中甲俱乐部在一线队报名名单中,外援名额不得超过3人。
* 出场时间限制:外援在比赛中出场时间不得超过75分钟。
2. U23球员政策
* U23球员上场要求:每场比赛,中甲俱乐部必须至少有1名U23球员首发,且出场时间不少于45分钟。
* U23球员转会限制:中甲俱乐部引进U23球员时,需支付不低于500万元的转会费。
3. 俱乐部财务监管
* 俱乐部投资限制:中甲俱乐部在2023年度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5000万元。
* 俱乐部薪酬限制:中甲俱乐部一线队球员的年薪不得超过500万元。
4. 赛事安排
* 赛季时长:2023赛季中甲联赛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常规赛,第二阶段为季后赛。
* 升降级:常规赛排名前四的俱乐部将直接晋级中超联赛,常规赛排名后四的俱乐部将降入中乙联赛。
三、新政可能带来的影响
1. 提升联赛水平
* 竞争加剧:新政的实施,将促使中甲俱乐部加大引援力度,提升球队整体实力。
* 本土球员崛起:U23球员政策的推行,将有助于培养更多本土优秀球员。
2. 俱乐部发展
* 财务状况改善:俱乐部投资限制和薪酬限制有助于降低俱乐部的财务风险。
* 品牌建设:新政的实施,将推动中甲俱乐部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3. 球迷反响
* 支持新政:球迷普遍认为,新政有利于提升联赛水平,吸引更多优秀球员。
* 担忧新政:部分球迷担心,新政的实施可能导致球队实力下降,影响观赛体验。
中甲联赛新政的实施,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变革的道路上,中甲联赛将继续探索,努力实现联赛水平的全面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甲联赛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政策内容 | 具体措施 |
---|---|
外援政策调整 | 外援名额限制:3人;出场时间限制:75分钟 |
U23球员政策 | U23球员上场要求:每场比赛至少1人首发,出场时间不少于45分钟;U23球员转会限制:不低于500万元 |
俱乐部财务监管 | 俱乐部投资限制:5000万元;俱乐部薪酬限制:500万元 |
赛事安排 | 赛季时长:两个阶段;升降级:常规赛排名前四的俱乐部晋级中超,后四的俱乐部降入中乙 |
中超新政给鲁能泰山影响,足校和球队是否会分离管理
下个赛季中超,中甲联赛肯定会变化很大,因为大部分我们熟悉的球队都改名字了,当然,下个赛季开始中国职业联赛真的开始投资帽限制了,那么这次的新政策对于山东鲁能泰山的影响是什么呢?第一个,可以确定下个赛季球队的名称变化了,变成什么现在没有消息!
基本上中超现在看,可能符合要求的就是两支球队,申花和大连人,其余所有球队应该都是需要改名字了,当然也许山东鲁能泰山最起码可能还是能保证泰山这个名称,因为这个名称应该是符合要求的,而且至少这个算是球队一开始就有的一个符号,所以球队名称肯定有变化,不过有点尴尬的是,鲁能足校是可以不需要改名字的,未来我们会发现,鲁能足校是山东现在不知道名称的球队的足校,估计很多新球迷是有点迷茫了,而且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连线,其实没有鲁能,至少足校是不会坚持这么长时间的,未来母队和足校会是两个名称,这也符合世界主流,毕竟巴萨青训是拉玛西亚,球队是巴塞罗那,只能用这种思路看这次的名称改变了!
第二个,至少现在看,对于足校未来影响可能不大吧!
现在比较明确的是,单独的足校支出是可以不在6亿的投资限制中的,也就是说,只要不是自己紧缩投入,那么鲁能足校未来至少还是可以按照现在的能力继续发展的,这算是一个好消息吧,而且现在看,未来足校真的可能和球队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足校未来甚至可以说能够帮助别的球队培养青年队。
毕竟现在看,淄博蹴鞠如果想要在中甲站稳是需要青年队的,青岛的这些球队其实也是可以让足校帮助培养人才的,因为足校未来真的不好说就是专门给现在的鲁能泰山培养人才的地方,甚至谁知道未来足校是否是和球队一起转过来呢?毕竟足校的每年投入也很大,在球队明显资金开始紧缩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开发一些球员培育业务,也许足校也能自己健康的发展了,所以,未来,也许鲁能足校不单单是给山东鲁能泰山这支球队准备的培养人才的地方,也许会变成整个山东职业足球培养人才的地方,当然最好的球员给鲁能泰山,然后稍微差一点给中甲水平的球队,这样也许会更好的发展!
当然,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薪资的下降,加上理论上的球员可以使用的所谓肖像权费用对这支球队的影响!
其实对于鲁能的最大的影响是外援吧,毕竟这支球队国内球员的薪资真的没有想象的高,其实应该是中国联赛前六的水平,至少应该国内球员没有拿到去年1200万顶薪的,但是鲁能一直以来最好的地方在于,不欠薪,所以,实际收入真的不低,所以其实国内球员降低顶薪对于这支球队很多球员影响不大,因为现在的很多球员其实就是在这个线左右的工资,不会比其余球队影响大的,但是对于外援未来是肯定影响的!
费莱尼是2000多万欧元的合同,佩莱赛季即使合同到期离开,莫伊塞斯应该是500多万欧元合同,卡达尔也是这个价位区间,格德斯在600万欧元左右,当然费莱尼还有一年合同,其余球员大概是在2022年左右到期,所以,这批外援其实下个赛季结束后,合同金额最高的外援基本可以确定离开球队了,那么总共1000万欧元的薪资,分给五个外援其实真的不够,但是因为有肖像权这件事开放,理论上讲每支球队是可以给外援找到至少200万欧元左右的肖像权的合同,那么其实未来外援的薪资正常还是在500万欧元左右,也就是基本就是莫伊塞斯的水平,虽然不让现在的外援能力高,但是至少够用了,未来各支球队最强外援水平基本就是莫伊塞斯这样类型的!对于鲁能来讲几乎影响不大,因为球队本身现在看,最弱的就是外援,尤其是和争冠球队相比,外援差距是真的很大,现在,这支球队新政后,熬几年就可以了!
所以,现在如果各支球队严格的执行这个政策,那么,先看下个赛季中超的球队是否能够完整归来吧!当然鲁能未来或者这支球队未来是至少有足够的时间让球队保持竞争力的,毕竟最近几年的年轻人除了后腰和中卫,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了!
中超最严新政来了,上港恒大会不会将成为历史
中国足协在上海的苏宁万怡酒店召开职业联赛专项治理会议,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联赛俱乐部代表全部出席。
这一场年终岁末的会议,却很有可能改变今后数年中国足球的命运——2021赛季,中国职业联赛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降薪、限额风暴,同时各俱乐部也必须以中性化名称示人,“上港”“恒大”都将成为历史!
会议的几大焦点问题如下:
News
一、支出总额限制:
中超俱乐部单个财政年度总支出不得超过6亿元人民币;中甲俱乐部单个财政年度总支出不得超出2亿元人民币;中乙俱乐部单个财政年度总支出不得超出5000万人民币。
俱乐部单个财政年度总支出超出限额不高于20%的,将被扣除联赛积分6分;超出限额高于20%但不高于40%的,将被扣除联赛积分12分;以此类推。
二、中超球员限薪
国内球员薪酬不超过税前500万人民币,U21球员不超税前30万人民币,外籍球员不超税前300万欧元。外籍球员单赛季总薪酬不得超过1000万欧元,国内球员平均薪酬不能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另外,按照新规中超俱乐部的奖金限额为:中超和足协杯赢球奖300万元,平球奖100万元;亚冠赢球奖600万元,平球奖200万元。此外,俱乐部每赛季可设立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机动奖金,自行决定如何使用,机动奖金纳入俱乐部支出限额。
本土球员集体薪酬超出限额,将被扣除联赛积分9分。外籍球员薪酬超支的,将扣除9个积分。同时违反规定的将累计处罚,赢球奖金违规的每次扣除3个积分。
三、俱乐部中性名称
俱乐部注册官方名称规范为:行政区域+俱乐部名称+足球俱乐部+企业组织形式;俱乐部名称不能超过4个汉字;俱乐部报名简称或球队名称规范:行政区域+俱乐部名称;名称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名称,不得使用非汉字。
这也就意味着上海上港、江苏苏宁、广州恒大等俱乐部将要改名。
四、入籍球员薪酬
根据新规,各俱乐部可自行选择本俱乐部的入籍球员按照国内球员或外籍球员标准执行相应的薪酬限额(包括球员个人薪酬限额、国内球员平均薪酬限额或外籍球员薪酬总额),并在中国足协或中国足协授权机构备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足协主席陈戌源也表示:
“金元足球侵蚀着健康足球的躯体。中超俱乐部平均投入是J联赛的3倍,K联赛的10倍,这些数字触目惊心,我们难道良心已死吗?我看过一些人发出过不同的声音,认为这是市场行为,足协不该管。还有人认为会让联赛失去观赏性,将来没有人踢球。这样的人需要想一想,如果你是投资人,你会这样做吗?你如果是个真正的足球人,你会觉得这是中国足球的健康所在吗?”他还慷慨激昂地说道:“潮水终将退去,我们将拥有干净的海滩!”
足协在改名风波之又有什么样的新政策
不知道是不是被之前中超当选世界第八大联赛的消息洗脑了,足协准备给中超扩军了。
继加码限薪令和要求俱乐部更改中性名之后,18日,足协发布《进一步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宣布到2023年中超联赛将扩军至18支球队,并实行“男足带女足”模式。
不仅是中超,根据足协的计划,到2023年,中甲也要扩军至20支参赛队,中乙扩到30支参赛队左右。
而所谓的“男足带女足”模式,就是把建立职业女足队伍作为中超俱乐部的准入条件之一,以此来带动女足运动的发展。
此前,中超获评世界第八大联赛,依靠的就是雄厚的观众基数以及俱乐部的天价投入。现如今限薪了,足协大概想从另一方面找齐——至少参赛队要与顶级联赛一样。
但扩军引起的连锁反应就是,2021和2022年中超的降级名额都变成0.5个,中甲则会有1.5个升级名额。
很多球迷灵魂发问:那这两年的中超还能看吗?
首先,限薪导致“超级外援”们纷纷离开,联赛的吸引力和精彩程度必将打折扣。现如今0.5个降级名额基本等于没有降级,排名最后的球队都还有“生还”的机会,那俱乐部的动力在哪里?像今年的泰达赢一场就保级的奇葩情况是不是会越来越多?
对于足协的扩军决定,有专家表示,中超本来就是“伪职业”联赛,很多东西都不是完全按照市场化路径走的,行政干预的手段过多,包括“男足带女足”和必须更改中性名这种“准入门槛”。现在无论限薪还是扩军,都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青黄不接和后备力量薄弱的问题。
扩军后,貌似职业足球人口增多,职业足球俱乐部阵容扩大,但中国足球的水平并未提高,环境并未有所改善,对资本的吸引力只会一降再降。
有球迷就直接开怼:“还是先解决一下欠薪吧,水平不够队多有什么用?”“数量多有屁用,你没质量等于零,把有水平的外援都吓跑了有再多的队都没人看。”
还有人直言:“中超现在这16支队冠名都卖掉了吗?”
更有人直接将话题延伸到几天前宣布的俱乐部更名上,“以前还能赔本赚吆喝,现在企业名称也不允许出现了,那这些投资人搞足球的动力是什么?”
的确,在另一个“战场”上,很多俱乐部还为改名儿的事儿闹心呢。不管是不是北京球迷,很多人都在为国安“求情”,有人直接说出国安应该被保留的理由:“因为代表着国泰民安啊,其他球队必须按照规矩来。”
其他球队的球迷也不干了,“河南建业,代表着建功立业”“永昌还永远昌盛呢”“恒大,恒久强大”……
还有人直接奔着全民健身的方向而去,“支持,把薪资限下去,队伍扩起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看看,中国球迷有多不容易,这操的都是哪门子心。
不过,真有点替足协发愁,又得带女足、又得改中性名,您确定俱乐部们不会揭竿而起吗?别到时候扩军不成反缩编了……